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本馆介绍
组织结构
人才队伍
馆舍风貌
联系我们
文化动态
最新公告
文化快讯
群文交流
党务公开
艺术活动展演
文艺演出
展览展示
志愿者团队
文化讲坛
公益辅导培训
馆内动态
县区交流
民间艺术
最新动态
项目简介
传承人
公共文化
群众文化数据库
非遗文化数据库
总分馆互动平台
志愿者报名
预约课程
在线留言
百姓文化云
志愿者团队
+更多
文化馆志愿者分队
最新公告
+更多
2025年洛阳市文化馆艺术普及工作部文化志愿工作…
公益培训圆满收官 | 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碰撞出…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时代 新征程 新风貌”…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新时代 新征程 新风貌…
2023年度洛阳市文化馆(洛阳市艺术研究所)单位…
“咱村有戏”——戏曲好声音活动询价采购 结果…
“咱村有戏”——戏曲好声音项目询价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牡丹花会
该项目最初申报市级时项目名称为“洛阳牡丹栽培技艺”。洛阳牡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而由此涉及的牡丹文化更是给世人形成了不可抹灭的生活习俗。这些方面包括牡丹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生产等,一直流传至今,生生不息。
所属类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
[2015-04-29]
关公信俗
洛阳关林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1780余年来,关林因厚葬关羽首级而名闻天下,形成了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成占地200余亩、四进院落…
所属类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
[2015-04-29]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
洛阳水席形成于唐武周时期(公元684年—705年)。是在中国饮食习俗由分食制转成合食制的过程中,出现最早的同桌而餐的名宴之一,历史上称此为“大唐国风”。因武则天改洛阳为神都,此宴席在洛阳一带广为流传,宋以后流入民间,传承保留至今。虽经过了千年变改,…
所属类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
[2015-04-29]
唐三彩烧制技艺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所谓三彩就是白色素胎上涂以黄、赭、绿、兰和紫色等釉色,其中多以黄、绿、白为主,组合使用故称三彩,又表示多彩多色之意。因大批珍品文物在洛阳出土,故又称“洛阳唐三彩”。
所属类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
[2015-04-29]
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琴书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琴音”原仅在官宦商绅和文人之间传唱,词曲典雅,流入民间后,改称“琴书”,其琴也改为扬琴。
所属类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
[2015-04-29]
洛阳宫灯
洛 阳 宫 灯 洛阳宫灯繁荣发展于洛阳,有上千年的历史。“宫灯”刚出现时,为皇家专用,并未走向民间,于是便有了专属的“宫灯”之称。让宫灯走出皇宫的,是汉明帝刘庄。据《中国民俗辞典》记载:“东汉明帝提倡佛教,于上元夜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令士族…
所属类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
[2015-04-22]
«上一页
1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51
下一页»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文化动态
艺术活动展演
公益辅导培训
民间艺术
公共文化
总分馆互动平台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13-2025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洛阳市文化馆 联系电话:0379-63938542
豫ICP备14028689号-1
豫公网安备 41030302000126号
访问人次: